請先登錄注冊 發新帖 |
rencai
|
佩玉的形式和內涵滲透著無限美意,在博大精深的玉文化中自成一大體系,構成佩玉文化范疇。佩玉發展到漢代,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在原有的傳統形式之上,更富有創新意識。龍鳳佩的形式更為生動、活潑,突出了形式美感。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劍飾器”,在戰國的基礎上趨向于完美,將力和德兩者之美予以結合和調和,具有了善與美的新意象。創意下的劍飾器組合形式,其獨特性和審美性為玉文化之翹楚,如不去研究就難知其意象之美何在。盡管以后不再琢制,但其影響力在玉文化中依舊引人矚目。 ![]()
佩玉發展為玉帶飾(帶板),亦為變化之創舉,這是唐代玉佩的又一特色,它雖為古代統治者束腰之飾。有專家認為其表現力很驚人,雕刻手法簡潔而富藝術性,畫面生動,富有生活氣息。古時束腰的還有玉帶鉤和玉帶扣,功能與束腰帶板幾乎一致,僅表現形式不同而已。用玉束腰的玉佩飾在良渚時期已出現。
![]() 自宋以來,受文人士大夫的影響,玉佩的“自然之氣”和“自然之趣”遂廣泛流行。明子岡佩則完成了優美的華麗轉身,直到清代源遠流長。
![]() 如今佩玉為飾美,成為新的形式,這與傳統意義上的飾美更純粹于自我精神的樂趣。時代創新下,玉佩更多趨向形式美感,新的構思突破舊的束縛。佩玉的形式美更強調,材美、工巧、藝精的和諧統一,其藝術性、觀賞性、收藏性得到了充分體現,成為佩玉文化的時代新貌。
![]() 玉佩的前世今生,留給人們美不勝收之感;現今佩玉成時尚。佩玉之美,美在形;佩玉之情,情在意。佩玉能辟邪,祈福,求平安,美意長存;佩玉使人們生活多彩,豐富了人文精神。為美而佩玉,其樂融融,人生美如玉。
#1樓
|
|
發帖時間:2014-09-23 |
查看數:
|
回復數: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