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cai

 品牌創始


清同治元年,郁文等人合資在大西關創辦了“意德盛金店”,沈陽出現了*家銀樓。到了光緒年間,呼啦拉冒出來大大小小不少金店,將四平街上的出穎胡同連成了一條銀樓街。隨著朝代更跌,歲月流失,優勝劣汰,夕日多如牛毛的店鋪朝現夕隱,早已被人們忘記,時至今日在為數不多的老字號店鋪中卻獨存一家百年金店,它就是建于1895年,坐落在中街,毗鄰故宮的萃華金店。


萃華金店,創始人關錫齡,姓瓜爾佳氏,大清鑲黃旗錫伯族人。他曾任大名府知府,清末民初官至東邊道道尹。關氏久官聚財家資豪富,因為沈陽新城子區是錫伯族的故鄉,關氏決心要為故鄉做些貢獻,便于奉天城內四平街銅行胡同的出穎胡同又稱銀樓街路北(今沈陽中街)選址,辟祖遺產開金店,名為“萃華新首飾樓”,聘請當了多年金銀店老板的祝玉堂先生為經理,以經營首飾為主,兼營金銀條寶,珠石鉆翠。

 人道經營


開業之初,萃華金店資本并不充裕,關錫齡出資僅3.6萬吊(16枚銅錢為一吊)。祝玉堂很善經營,再加上雇傭了多是被稱作“關里幫”的技藝精湛的金銀匠,極講究質量和信譽。很快便在沈陽的金銀業中占據了一席之地,1912年至1921年之間,萃華金店陸續在哈爾濱道外三首街、五道街,安東市(今丹東市)中富街,本市南滿站(今沈陽站)各設分號。


“萃華新首飾樓”改稱“萃華金店總號”。總號、分號共六處,其中尤以哈爾濱市的兩處分號*為興隆。哈市靠近產金地區,收買沙金數量多、價格低,該市行業對家又少,萃華兩個分號零售首飾,平均每天達七八千元。1914年,帳期分紅倍入9000吊,合為4.5萬吊,按當時市價六比一,折實為銀元7500元。1920年倍入2.25萬元,1930年倍入3萬元,至此財東的資本合為現大洋6萬元,相當于*初投資的10倍。


一次*大戰結束后,成了金銀業超高速發展的催化劑,由于西方列強大量拋售黃金,競相來華搶購物資原料,乃使市場黃金價格下跌,每兩黃金不足50元。價格降低,首飾銷售增加,為金銀業創造發展的有利時機。再加上萃華經營有方、制作精良、質地純正、信譽頗高,又從金條小寶中取利,同時派有駐外人員到天津、上海了解黃金市場行情,在黃金交易上勝算較多,萃華進入鼎盛時期。

 

 

 

#1樓
發帖時間:2014-10-16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