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登錄注冊 發(fā)新帖 |
shequ
|
翡翠因為有了水而鮮活起來。 有水的翡翠清澈如溪、美若幽蘭,宛若出浴美人,清新幽香。沒有水,好像失去了靈魂,顏色呈現(xiàn)出僵的、干的、木的狀態(tài)。翡翠的綠色,有了水的滋潤,綠色才能有變化,有動感、質(zhì)感。水是翡翠獨有的特征。翡翠行業(yè)里,有水長、水足、水好等說法。水的好壞,水多水少,水足與不足,直接影響了翡翠的品質(zhì)。
常規(guī)的定義,翡翠的水指的是透明度,是指光線在翡翠內(nèi)部傳播或表面折射中的不同表象,由于組成翡翠的顆粒粗細不同、結(jié)合方式不同,光線通過的深度也就不同。它包括翡翠的透明度和翡翠的表面光澤二個部分。首先,翡翠的透明度越好,翡翠的水越好,即水頭足。其次,翡翠內(nèi)部晶體越細、大小均勻,則拋光后翡翠的表面光澤越亮,能很好地吸收光,讓外部射入的光線,不折射,再次傳播,形成晶瑩剔透的景象,翡翠的表面光澤也是翡翠水的一個重要方面。
翡翠的透明度如何,一般憑肉眼估計,翡翠商業(yè)界稱作“幾分水”,一般為一到三分,由低到高透明度逐漸增加,三分水*透明,根據(jù)光線在翡翠內(nèi)部能夠通過距離長短,衡量水頭的長短,一分水即透光深度是一分,約為3毫米。二分水指透光深度是二分,約為6毫米。三分水指透光深度是三分,約為9毫米,或者換種說法容易理解,一分水是指3毫米厚的翡翠是透明的,二分水指6毫米厚的翡翠是透明的,三分水指9毫米厚的翡翠是透明的。有二分水的翡翠已是透澈明亮,可以認為是上上等質(zhì)量了。透光深度小于1毫米的就比較差了,俗稱水差、水干。翡翠是由多晶質(zhì)組成的,絕大部分翡翠是不透明至半透明的,透明者極為罕見。在一定的顏色條件下,透明度越高,價值也就越高,透明度好與差,價值懸殊數(shù)倍。
按常規(guī)的定義,翡翠的水就是透明度,這容易造成理解上錯覺,似乎半透明或透明的翡翠就有水,事實又并非如此,很多透明或半透明的翡翠在行家看來并沒有水。這樣的說法好像前后矛盾,在定義了水是透明度之后,又說有透明度的翡翠不一定有水。如果單純把翡翠的水理解為透明度,其實并沒完*表達出翡翠水的概念,透明度僅僅是物理上的定義,表達的是物理性質(zhì),這樣的性質(zhì)在其它礦物晶體中大量存在,比如水晶、瑪瑙等,但是這些礦物晶體的透明度并不是水,它僅僅是透明而已,并沒有如翡翠中水的表現(xiàn)一樣,可以這樣說,翡翠與其它玉石種類的*大差別在于翡翠中有水,而不是有透明度。
那翡翠的水究竟是什么。水的存在需要一定的條件,即種老結(jié)晶顆粒細小,結(jié)構(gòu)緊密,地子純凈。透明度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存在就可稱之為水,也就是說翡翠的水是透明度與種、地的結(jié)合體,缺少了種、地的配合,透明度不會轉(zhuǎn)化為水,透明度是基本,水是合成。如果把翡翠的水理解成一種狀態(tài)可能更為恰當,這樣的狀態(tài)產(chǎn)生另外的是一種感覺,不是它的本質(zhì),是與其它形態(tài)一起構(gòu)成的。
說得很糊涂,估計讀得也糊涂。那就種說法,說說九寨溝的五花海。 五花海是九寨溝眾多景點中*精彩一個。水乳交融不見纖塵、自然純凈,水流白中泛藍,銀中凝綠,五彩斑斕,清麗晶瑩。一湖之中分成許多色塊,湛藍、翠綠、橙黃、淺紅。當金秋來臨時,岸上林叢,赤橙黃綠倒映池中,與湖底色彩混交成一個異彩紛呈的彩色*。黃昏時分,火紅的晚霞,映入水中,湖水似團團火焰,金星飛迸,彩波粼粼,綺麗無比。水是普通的水,能形成如此奇妙景致,*在于周圍環(huán)境配合,這與翡翠的水的形成就是異曲同工。從五花海再來理解翡翠的水,一切都迎刃而解
用水這個字用來形容翡翠的特定狀態(tài)非常巧妙,得益于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似是而非中卻能找到感覺上的傳承。從《詩經(jīng)》寫下“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那一刻起,女人如水這句話一直伴隨著女性,溫婉柔曼、千嬌百媚、風情萬種。也只有水這個字配得上女性,當欣賞翡翠的水時,聯(lián)想起女人如水這句話,二者的感覺是相似的。
對于翡翠的水,也許只有感覺才是真實的水
#1樓
|
|
發(fā)帖時間:2014-12-19 |
查看數(shù):
|
回復數(shù):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