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qu

      一顆鉆石售價幾十元,你敢買嗎?各種各樣的鑒定證書,你分得清嗎?南非產的鉆石真的要比其他國家產的品質更好嗎?

      日前,在與多位鉆石行業資深人士溝通后,發現,鉆石作為高端消費品的一種,在網上被“造假”的情況不容忽視,真可謂是“水很深”。

 

材質造假低價攬客

      一位資深鉆石賣家對表示,目前淘寶上存在大量價格幾十元的鉆石,這些都不是真正的鉆石,而是以鋯石、莫桑石和水鉆等材質在冒充鉆石銷售。

      上述賣家指出,鉆石作為高端消費品的一種,價格自然不會低廉,除了重量極小的特例,市面上售價在500元以下的鉆石基本可以確定是假的。“鋯石的批發價格是兩毛錢一粒,而同等重量的鉆石價格可能會上萬。”

      而鋯石、莫桑石等與鉆石在外觀上極為相似,沒有經驗的消費者很難通過肉眼去區分。上述賣家介紹,有一個簡單的辨別真假鉆的方法是:看商家所銷售的鉆石是否配有專業鑒定機構開具的證書,一般有證書的基本可以判定是真鉆。

 

證書造假以次充好

      不過,在進一步了解過程中注意到,雖然有了鑒定證書,可以判定買到的是真鉆,但由于不同等級的鉆石售價相差極大,所以也有商家打起了證書的注意。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內有上千種鉆石鑒定證書,其中包括*鑒定機構發出的,省級機構發出的,以及很多大學發出的,各類證書的“含金量”有很大差異。

      目前網上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是,有商家拿“低級”的證書“糊弄”消費者。一方面,低級別鑒定機構開具每份證書收取的金額較少,商家可以節省成本。另一方面,在低級別鑒定機構的鑒定過程中,商家較容易通過關系、賄賂等灰色手段,將鉆石評級由低調高。相反,高級別鑒定機構則審核很嚴,幾乎不會發生類似情況。

      目前*受行業認可的是由美國寶石學院開出的GIA鉆石等級證書,以及由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開出的NGTC鉆石分級證書(俗稱國檢證書)。

      另外,更有甚者,直接仿冒GIA等權威機構的證書。對于這種情況,業內人士也給出了解決的建議:以GIA為例,GIA為每顆鉆石開具的證書都有*編號,被鐳射在鉆石的腰部,消費者可以用放大鏡查看該編號后,然后去GIA的官網查詢。

 

進貨走私偷稅漏稅

      由于鉆石的主產地集中在南非、澳大利亞等海外國家,所以國內銷售的鉆石大部分需要通過進口。據了解,上海鉆石交易所是中國大陸*的鉆石進出口交易平臺,所有正規渠道入境的鉆石都需要通過這一平臺。

      一位在深圳從事鉆石批發生意的人士透露,目前網上銷售的鉆石70%以上沒有通過鉆交所,而是采取走私的方式入境,以達到不交關稅的目的。而交關稅與不交關稅,在成本至少相差10%,這10%的差價也會在*終的售價上體現出來,導致走私渠道入境的鉆石售價更低,可以搶占更多的市場。

上述人士指出,雖然國內主要銷售的鉆石靠進口,但不能說明原產地是國外的鉆石就比國內的品質要好。目前市面上,還有一群賣家通過主打鉆石產地的概念來提高售價(譬如有一陣子很火的“南非鉆”),這也純粹是忽悠消費者。

      “鉆石本沒有產地之分,只有品質之分,產自南非的鉆石并不意味著就比其他國家產地的好。”該人士說道。

此外,在調研過程中,還了解到,鉆石電商“造假”還有更多貓膩。比如銷售過程中以各種理由不開發票,以達到偷稅漏稅的目的。

      通常情況下,商家銷售鉆石除了需繳納增值稅外,還需要繳納5%的消費稅。如果消費者沒有拿到發票,一旦購買的鉆石出現問題,將無法向商家維權。

      “證書做假,走私省關稅,不開發票,很多鉆石商家的額外利潤就是這樣出來的。”上述資深鉆石賣家說道。

 

仿國際*現象較少

      一家傳統珠寶品牌的電商負責人表示,相比于電商平臺上服裝、箱包等品類大量仿造國際*肆無忌憚地存在,鉆石品類仿品情況較少。

      該人士分析,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卡地亞、蒂芙尼等國際知名珠寶鉆石品牌尚未傾力電商,亦沒有在國內電商平臺展開銷售。

      另一方面,與箱包相比,珠寶鉆石90%甚至更多交易行為都產生在線下。“中國人購買鉆石仍是以婚戒為主,為結婚挑選鉆石,一般都很謹慎,所以在購買國際*更樂于去線下專賣店。買鉆石的時候,消費者還傾向于實地去看看鉆石的熒光、火彩。而線下服務也是這些*價格和品牌的重要支撐。”

      發現,雖然在產品上直接打上國際*名稱的情況較少,但網上銷售卡地亞同款、蒂芙尼同款、周大福同款的鉆石賣家卻不少見,涉嫌侵犯品牌的知識產權。

      鉆石中國作為一個開放的鉆石電商平臺,則完*擯棄了上述缺陷,給用戶帶來*大的利益及實惠!

#1樓
發帖時間:2015-01-04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