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qu

  如果說8000年前興隆洼先民、5000年前紅山先民用岫巖透閃石玉雕琢出精美的玉器,奠定了中國玉文化的根基,那么岫巖透閃石玉的傳播,則使玉成為連綿數千年未曾中斷的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
 
 
  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表明,東北地區是中國玉文化起源和早期發展的核心區域。而在東北除遼西以外的其他地區、黃河中下游地區及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諸多考古學文化中均發現有岫巖玉的蹤跡,彰顯出岫巖玉在中國遠古社會的深度影響力。
 
  鄧聰根據自己的考查,估計中國在新石器時代從北至黑龍江、南抵長江沿海數千公里范圍,都有可能使用了岫巖透閃石玉。他認為:“*少在距今7000-8000年階段,內蒙古東南以至東北三省,均已使用岫巖透閃石玉,形成中國北部早期透閃石玉器流通網絡的雛形。”
 
  考古發現,內蒙古小河沿文化、遼寧新樂文化等東北地區的文化,山東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的玉器都主要由岫巖透閃石玉制成;而河北、山西、河南,以至江浙的良渚文化玉器中也有部分為岫巖透閃石玉所制。
 
  王時麒根據現有的資料,粗略地勾畫出一幅從新石器時代到漢代的岫巖玉傳播圖,以今遼寧岫巖為起點,向北、西、南三個方向輻射。向北至今吉林和黑龍江;向西至今遼西和內蒙古東南部,再折向南至今河北、山西、河南和陜北;向南經遼東半島和渤海的廟島群島至今山東地區,再向南傳播到江淮及長江中下游地區乃至更遠的廣東地區,涉及了整個中國東部廣大地區。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邱立誠介紹說:在廣東海豐縣田墘出土的兩件新石器時代玉琮,其玉質為岫巖透閃石玉,泛淡黃綠色。南嶺未見玉礦及史前制作場,而玉器出土于濱海區,玉琮形態與良渚文化同類器相仿。他由此推測,可能是岫巖玉南下。他認為:“岫巖玉自北而南的分布體現了透閃石玉文化在東亞的延伸,對探尋中國古代觀念的形成至為重要。”
 
  考古研究還證明,在殷墟婦好墓、滿城漢墓出土玉器及宮廷玉器中,岫巖玉被作為重要玉料之一延續使用。難怪王巍說:“岫巖透閃石玉對中國玉文化不僅有奠基之功,而且是中國八千年玉文化史的*見證。”

#1樓
發帖時間:2015-03-20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