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qu

      【導讀】國際珠寶網珠寶社區:“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從古至今,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等都喜歡佩帶玉飾,也曾有“君子如玉”,“君子比德于玉”之說,把玉的色澤、質地、形狀等比附為認得德、仁、智義等品德,于是玉具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應運而生,乃至“君子無故,與不去身”,玉佩飾成了顯示貴族身份的標記,玉璽成了國家和王權的象征,玉器飾物流傳至今,在現今的社會中,人們買玉器,戴玉器,送玉器都是非常普遍的,男女定情時,兒女婚嫁時,玉器是*理想的贈禮,因為除了裝飾于欣賞外,中國人還信玉能保身避邪、消災延福。

 

 

      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謂五德,即指玉的五個特性。凡具堅韌的質地,晶潤的光澤,絢麗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組織,舒揚致遠的聲音的美石,都被認為是玉。按此標準,古人心目中的玉,不僅包括真玉(角閃石)還包括蛇紋石、綠松石、孔雀石、瑪瑙、水晶、琥珀、紅綠寶石等彩石玉。

      欣賞玉器須領會十個字: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山川之精英,講的是材質美,每件玉器先要弄清它是角閃石還是翠玉,或是綠松石、瑪瑙、蛇紋石、水晶等彩石玉,進一步還要探討它的產地。人文之精美,指的是玉器的造型美和雕琢美,以及影響造型美雕琢美的工藝、社會諸因素。由于歷代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審美情趣和風俗習慣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個時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題風格也是各不相同的,千姿百態,競相爭艷。

      中國的玉器藝術在發生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各個不同的時期,按有關專家的分法,新石器時代為我國玉器產生的孕育期,夏商西周為成長期,春秋戰國為嬗變期,秦漢魏晉南北朝為發展期,隋唐五代宋遼金為繁榮期,元明清為鼎盛期。這一分期足見明清玉器在歷史中的位置了。不過我們也應該知道,任何分期法都會有一個相對的標準,也就是說是有條件的,即在某種標準下的分期。一般來說,作為傳統手工藝品類之一的玉器,在分期上更多地是以玉質、用量和加工工藝技術的進步程度為標準, 尤其是玉質的優劣和工藝技術的水平往往是研究者和收藏者們所特別重視的方面

 

      中國玉器經過七千年的持續發展,經過無數能工巧匠的精雕細琢,經過歷代統治者和鑒賞家的使用賞玩,經過禮學家的詮釋美化,*后成為一種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在中國古代藝術寶庫中,自新石器時代綿七千年經久不衰者,是玉器;與人們生活關系*密切者,也是玉器。玉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國傳統文化與禮俗之中,充當著特殊的角色,發揮著其他工藝美術品不能替代的作用,并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價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層使人難以揭開的神秘面紗。

#1樓
發帖時間:2015-04-08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