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國際珠寶網之珠寶社區:玩玉的收藏者在收藏古玉時需特別注意“三忌四畏”,所謂的“三忌四畏”,劉大同在《古玉辨》中解釋說:
“三忌”:“忌油”、“忌腥”、“忌污濁氣體”
“四畏”:“畏冰”、“畏火”、“畏姜水”、“畏驚氣”
1、忌油:玉器應避免接觸油膩。玉器因在地下或傳世中長期受水浸土蝕,微細孔隙中自然滲入土質或雜質。把玩養護的目的是盡量使其雜質“吐”出來,使玉器還原。因此,玉器接觸到油脂后,可能封堵玉質的微細孔隙,使玉質中的灰土不能“吐”出來,玉器自然難以把玩出瑩潤的感覺。因此,有些人將玉器抹上些花生油或在鼻上、面額上中摩擦,讓玉器沾些人體油脂,使玉器顯得油亮、溫潤,實則是收藏把玩玉器的一忌。
2、忌腥:玉器與腥物接觸,不但使玉器含有腥味,也會傷至玉質。因為腥氣或腥液中所含的化學成分,如鹵鹽等對玉器產生一定的腐蝕,而導致玉質受損,所以玉器要避免與腥物相觸。
3、忌污穢:玉器忌污穢的道理與忌油相似,即污穢會阻塞玉器的微細孔隙,而使玉質中的灰土不能退出,甚至反受其濁。因此,一些大收藏家在玩玉前,都會洗凈雙手。
4、畏冰:如果玉器時常近冰或被凍,則沁色就沒有潤感,謂之“死色”。有人將玉器放在冰箱中冷凍,使其外觀“通透”,實則也是一錯誤之舉。這樣會傷及玉器質,使玉器凍傷,產生裂紋而不可挽救。
5、畏火:玉器如果常靠近火或熱源,則可能使玉質的表面光澤和透明度盡褪。玉器近火受熱,也可傷及玉質,導致裂紋的產生,從而失去光澤,降低透明度。常看見一些珠寶店的玉器柜臺中放著一杯水,不僅是增加美觀,更是調節柜中的溫濕度,從而減少射燈對玉器的影響。
6、畏姜水:玉器與姜水接觸,往往會使已有的沁色黯淡無光。切勿以姜水除去出土玉器的土腥氣或腐臭氣,如果浸得太久,還會使玉器渾身起麻點。以后即便不斷“盤玩”,也難以補救。
7、畏驚氣:是指當佩戴者受驚或不慎,將玉器跌落在地或碰撞于硬物之上,使得玉器內部結構受損,哪怕是肉眼看不見的微細裂紋,也是玉器的隱患。因此玩玉者講究平心靜氣,戒驚戒躁,這也是修身養性的內容。
#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