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國際珠寶網之珠寶社區:鉆石切工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鉆石的外觀,特別是影響鉆石釋放的火彩。因此,消費者在追求克拉重量的同時,也越來越關注切工的好壞。通常來說,切工比率越接近完美,鉆石越能充分地反射、折射光線,鉆石也就越璀璨、越美麗。
標準圓鉆型切工(Round Brilliant Cut)
外形:圓形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
起源:1919年
市面上的鉆石琢型一般都是標準圓鉆型的。這種琢型共有58個小面。頂部的平面被稱為臺面,直徑*大的部位為腰圍,腰圍以上為冠部,腰圍以下為亭部。
1919年安特衛普切割師(Marcel Tolkowsky)通過光學計算,繪出了一個圓鉆的切磨樣式,能很好了反映火彩、光澤,這種切磨共包括臺面、上腰和下腰小面、星小面、尖底共58個刻面,對25分以下的小鉆則無尖底,共在57個刻面,從而奠定了標準圓鉆型切割的基礎。但一顆四尖的原石,按這樣比率切割,損失的重量*多。因此這只能作為一種參考。托考夫斯基切割比率為:平均腰圍直徑:*臺面:53.0%冠部高度:16.2%亭部高度43.1%冠部角度:34度30分亭部角度:40度45分這一切割比例奠定了鉆石理想切工的基礎。不同地區的切割比例有所差別。托考夫斯基切割也叫美國琢型,其他有德國琢型、歐洲琢型等。
橢圓形明亮型切工(Oval Brilliant Cut)
外形:橢圓形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
起源:19世紀
有領結效應。其原石留存率可達到50%至60%,適合長形八面體的鉆石原石。也因為它可以保留鉆石較高的質量,所以多用于許多重新切割的古代鉆石
外形輪廓要求:肩部對稱
梨形切工(Pear Brilliant Cut)
外形:梨形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
起源:17世紀 也稱為淚滴形切工(Tear Cut)或者墜形切工(Pendloque Cut) 有領結效應。
梨形切工在法國路易十四時期十分流行,歷史上著名的鉆石中有將近20%使用此種切工,包括*上*大的鉆石:庫里南一號(Cullinan 1)。 此種切工適合加工一端邊角有破損或者瑕疵的鉆石原石。鑲嵌時需注意尖角處的保護。 外形輪廓要求:兩側翼對稱,尖角無缺損
欖尖形切工(Marquise Brilliant Cut)
外形:欖尖形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
起源:17世紀,法王路易十四時期
也譯為馬眼形切工或者舟形切工。 此種切工的鉆石兩端都呈尖角,形似果核,故名。有領結效應。
這種切工的原石留存率較低,其特色在兩端尖角處,此處的包裹體能夠被較好地遮掩,并且尖角處的閃亮度極高。鑲嵌時需要注意尖角處的保護。
外形輪廓要求:尖角對稱、無缺損
方形切工(Square Brilliant Cut)
外形:方形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 或 混合型
起源:上世紀中期,由比利時工匠發明,此種切工被不斷完善,衍生出一系列改良形式。
由于其改良形式兼有階梯型切工的特點,所以也可歸類于混合型切工。
方形切工擁有方形或長方形外形,通常有76個刻面。但也有61個、101個刻面或144個刻面的。其中101刻面的方形明亮型切工為E.F.D.鉆石公司的注冊專利切工,即公主方。
方形切工可多樣化,但普遍冠部較淺,臺面較大,亭部較深。
此種切工原石留存率高于其他明亮型切工方式,但不適用亭部較淺的鉆坯。
尖角處和亭部刻面產生的亮度和閃爍降低了包裹體的可見度,也稍“提高”了鉆石的顏色級別,并且同樣重量的方形切工鉆石與圓形切工鉆石相比,外形顯得要大15%左右。
方形的外形適合用于鉆石緊密排列的無縫鑲嵌,這是其他形狀的鉆石所無法做到的,但鑲嵌時需要保護尖角。
心形切工(Heart Brilliant Cut)
外形:心形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
起源:近代
鉆石外形以對稱得兩個翼瓣、正中的凹槽和底部的尖角組成,似心形。
心形切工鉆石*深較淺,適合形狀不規則且整體較扁的鉆石原石的,原處凹槽位置的包裹體可以被剔除,以提高鉆石凈度,但此種切工原石留存率較低。
心形鉆石的外形評價主要注重兩側翼瓣對稱、形狀飽滿。
祖母綠切工(Emerald Cut)
外形:矩形
切工:階梯型
起源:古代
典型階梯型切工的衍生加工方式,所有切面均平行或垂直于鉆石的方形外腰圍,外形呈矩形,亭部和冠部較扁,底尖收成線狀。因常用于寶石 祖母綠的加工,故名。
使用祖母綠切工的鉆石,較難遮眼包裹體,適合凈度較高、長方形、邊角略帶破損或包裹體的鉆石原石,其原石留存率可達60%至70%之高。
外形輪廓要求:注意切去四角的大小、線面必須嚴格平行。
外形:矩形雷德恩切工(Radiant Cut)
切工:混合型
起源:1977年
Radiant切工發明于1977年,匠人希望綜合祖母綠切工的優雅外形和圓形切工明亮度,而創出此種切工。
Radiant擁有長方形外形和切去的四角。它兼顧了祖母綠切工較高的原石留存率和易搭配的形狀,也擁有如圓形燦爛型切工的*光芒表現。
Radiant切工適合略顯長方,四角有破損和瑕疵的原石,原石留存率較高。
鑲嵌時至少應以四爪鑲嵌的形式來固定四個被切除尖角的部分,以保證鑲嵌的牢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