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國際珠寶網之珠寶社區:價格不菲、璀璨奪目的珠寶首飾、貴金屬飾品,越來越成為消費者青睞的大眾消費品。但同時,購買之后出現了問題,卻因國家目前尚未出臺針對金銀珠寶類商品的“三包”規定,遭遇維權困難。
價格不菲、璀璨奪目的珠寶首飾、貴金屬飾品,越來越成為消費者青睞的大眾消費品。但同時,購買之后出現了問題,卻因國家目前尚未出臺針對金銀珠寶類商品的“三包”規定,遭遇維權困難。近日,市民趙女士便遇到了這樣一件煩心事。
訂婚戒指寶石老掉“換不起”
原本打算在4月初訂婚的趙女士,提前一個月購買了一款鑲嵌有紅寶石的黃金戒指,總共花費1920元。購買后,趙女士非常喜愛,并特別珍惜,在佩戴一次后便收在了戒指盒中。轉眼到了4月,趙女士在訂婚前夕卻發現戒指上的紅寶石掉了下來。
“幸虧是放在盒子里了,我還琢磨,要是拿出來戴了,說不定掉在哪兒我就找不到了。”趙女士告訴記者,她在4月2日找到了店家進行交涉,*終店家同意為她免費更換同樣類型的寶石戒指,但需補足差價金額45元。
到了4月6日,趙女士發現,新戒指的寶石再次松動掉落。趙女士說,第二次佩戴的時候,特別擔心再出現寶石掉落,經常頻繁地看戒指,可沒想到真的發生了。為絕后患,趙女士又找到店家,希望更換成不鑲嵌寶石的黃金戒指,但遭到店員的拒絕。
店員告訴她,黃金質地比較軟,本來就容易發生變形,除非黃金達不到承諾的含金量屬于質量問題,其他都不是戒指本身的質量問題,而*次調換是考慮到趙女士即將訂婚,特別照顧給更換了其他戒指,但第二次再出現這種狀況,又超出了三天的退換期,無法進行退換,只提供維修。
如此遭遇讓趙女士懊惱不已,她完*不認同店家的說法,認為寶石鑲嵌不牢靠屬于戒指的質量問題,短期內兩次出現相同的問題,店家卻不給退換,自己無法接受。“萬一寶石掉了沒找到,我換都換不起了。”
部門調解店家只換同克戒指
趙女士覺得,珠寶首飾不同于普通的商品,不但珍貴,而且融入了很多個人的感情,誰都希望這些信物能夠恒久長遠,但頻繁出現問題讓這種愿望成為奢望。
記者以維修首飾的消費者身份走訪發現,許多珠寶店都依據自己公司的規定來做售后服務,沒有統一的標準規范。在一些規模較大的連鎖品牌店,可以憑借購物小票以及相關憑證,得到終身免費維修的服務,而規模較小的珠寶店,則一般規定保修期限,逾期就需要付維修手工費,低則幾十元,高則二三百元。
趙女士在撥打消費投訴熱線后,章丘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明水所的工作人員進行了調解。*終,店家同意,為趙女士更換黃金戒指,但必須是與寶石戒指同等克數的。也就是說,趙女士購買的總重4克多的寶石戒指,按照目前的每克309元的黃金價格,只能更換為總價將近1300元的黃金戒指。
“三包”空白消費維權無規可依
記者了解到,除了趙女士的投訴案例,消費者在購買黃金首飾時,還碰到過因首飾出現質量問題要求退貨,但商家以黃金時價退款出現的退款差價糾紛,在處理消費者投訴時便表示,按照實時價格賠償是珠寶行業行規。
明水市場監管所的工作人員介紹,由于目前國家未出臺與珠寶、貴金屬首飾相配套的售后服務法規,執法人員在處理投訴時也只能以協商、調解為主,暫時沒有相應的法規作為處罰依據,章丘的珠寶、貴金屬經營者也主要以廠家或品牌的規定為準執行,各自的標準參差不齊。
據專業人士透露,商家不同意為消費者退換同等金額的黃金戒指,可能還考慮到寶石類的銷售利潤遠高于黃金類銷售利潤,這樣,因無權威性規定的制約,商家可以自由處理的空間相對較大。
本報公益律師張法水表示,金銀珠寶是特殊的穿戴類商品,出現損壞后,很難判定是消費者的人為過失所致,還是其本身存在質量問題。在出現這類投訴時,商家在確定首飾損壞的引起原因時,還應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處理。同時,消費者應選取信譽良好的大型商場、品牌專賣店購買,索要相關票證,并注意保存售后服務的承諾證據,為維權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