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登錄注冊 發新帖 |
rencaixx
|
珠寶社區導讀:在長沙市博物館的庫房里,收藏著數千件玉器,時間從戰國時期一直到清末民初,其中尤以戰國兩漢時期*為精美,而這其中可以算得上是絕世珍品的當屬1974年12月至1975年1月在長沙市咸嘉湖陡壁山一號墓出土的西漢玉器,由于在墓中出土了“曹女巽”瑪瑙印兩方、“妾女巽”瑪瑙印一方,故而此墓也被命名為“曹女巽”墓。 該墓早年被盜,在墓頂偏北處發現有兩個盜洞,其中一個盜洞的擾土里發現了唐代的瓷碗殘件,可見唐代就已經有人對該墓實施盜挖。
曹女巽墓雖然在早期被盜,但在20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發掘的時候還是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經統計,共計有三百余件,保存下來的有近百件之多,主要有金屬器、玉石器、漆木器以及陶泥器等,尤以玉器*為珍貴,這其中就包括三枚印章、透雕龍鳳紋青玉環、雞心白玉佩、玉珩、玉貝以及大量的玉璧等,這些文物質地上乘、紋飾精美,屬于不可多得的珍寶,現擇數件精品介紹如下:
透雕龍鳳紋玉環,直徑8.5厘米,肉2.7厘米,好3.1厘米,厚0.3厘米,重33.8克。玉環主題紋飾為雙面透雕曲纏盤繞變體飛龍,環周飾以流動飛卷形云氣紋和鳳鳥紋飾,與整器混若為一體,給人以云蒸霞蔚、龍騰鳳舞之動感。雕琢刀法嫻熟圓潤,線條舒展流暢,構思巧妙,造型優美,玲瓏剔透,小巧精致。
透雕獸紋玉珩,共有兩件,大小一致,紋飾相同。玉珩均呈長方形,長8.8厘米,寬4.3厘米,厚0.3厘米,重37.5克。兩件紋飾均為單面透雕,玉珩飾以0.3厘米寬的素面邊框,近透雕的框邊上飾一陰刻線條,透雕圖案為一羊首、龍身之物。長嘴微張,雙眼圓睜,一耳豎立,額頭飾一束鬃毛,由頭頂下纏于頸、嘴下,鬃尾上卷勾于前胸。前胸彎曲,身體呈臥式,右前爪置于前,爪前邊框飾一半圓孔,右后爪伸于后。長尾上卷于“∽”形貼于臀。周身云氣流動。玉珩造型生動別致,栩栩如生,雕琢細膩講究,技法嫻熟。
玉貝,白色,呈橢圓形貝狀,長1.6厘米,寬1.1厘米。正面微凸,背面平整,中間透雕一豎槽,豎槽兩側陰刻鋸齒狀紋,上下各穿一孔。貝在古代曾作為貨幣使用,西漢時期其作為貨幣的功能已經退化,主要作為裝飾品。這組玉貝共12枚,色澤白潤,制作精美,在漢代裝飾品中尚不多見。
雞心白玉佩,長4.6厘米,寬3.3厘米,厚0.35厘米,重11.5克。整個器物呈長扁橢圓形,上端琢成心尖狀,中部飾以直徑1厘米的圓形孔,圓孔下飾有一未鉆通的小圓點孔,下端為半圓形。左右兩側各飾以透雕變形鳳鳥紋,正面光亮,背面稍凸凹。雞心白玉佩兩面均通體飾以陰刻舒卷、流暢的卷云紋。玉佩造型別致,工藝精良。
三鳳蒲紋玉璧,直徑16.5厘米,肉7.5厘米,好2厘米,厚0.4厘米,重279.4克。玉璧兩面雕飾相同。肉的中心部位均勻地分布有陰線棱格形地紋,每格中各飾一凸雕六角形蒲紋,蒲紋外有二周弦紋,弦紋之間又飾以斜條紋。肉的外部飾有栩栩如生、飄飛于云層中的三條鳳,并將其分成三區,組成了一周鳳紋。近外緣0.5厘米處又勾勒一周陰線槽,使其多層紋飾更為突出。玉色滋潤,紋飾別具一格,工藝精細,技法嫻熟逼真。
長沙陡壁山曹女巽墓中出土的大批精美玉器,不僅見證了了西漢早期長沙國的奢華,更為重要的是其為我們揭示了西漢時期玉器的發展狀況,因為這些玉器無論紋飾還是器形都屬于西漢時期的典型器。
#1樓
|
|
發帖時間:2015-07-23 |
查看數:
|
回復數: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