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qu

  【導讀】國際珠寶網之珠寶論壇:*珠寶商在很多領域面臨挑戰,但金價下跌并非這些挑戰之一,反而讓*行業成為*大宗商品大跌中為數不多的贏家之一。
 
  從21世紀初開始,黃金一直處于長期牛市。金價自1999年來穩步上漲,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大幅上漲。然而,金價在2011年底前見頂,在今年夏季開始屢創多年新低,背后因素在于中國和印度需求的減少,以及美元走強和美國加息預期。
 
  盡管由于投資者努力應對*股票拋售,金價在今年8月再次攀升,但當前金價仍比2011年5月創下的1990.20美元的歷史高點低了約40%。
 
  *珠寶商提前多久購買黃金不盡相同,但*行業平均提前時間約為1年。這意味著,盡管金價對生產商的好處不會立刻顯現,但*終仍將提高利潤率。
 
  卡地亞(Cartier)、梵克雅寶(Van Cleef &;Arpels)和伯爵(Piaget)等珠寶品牌的持有人、瑞士*集團歷峰(Richemont)表示,其1.7萬美元戒指和1萬美元項鏈的制作成本遠遠超過了每件商品所需原材料的成本。
 
  花旗(Citi)分析師托馬 肖偉(Thomas Chauvet)表示,“盡管歷峰和斯沃琪(Swatch)將繼續受益于金價下跌,但我們不要過高估計這一影響。”
 
  跟2008年和2011年的行情相比,金價目前似乎會保持在低水平上,意味著珠寶商應該會松一口氣了:大宗商品并未進入他們的“頭疼清單”。令他們頭疼的問題包括貨幣波動、中國致力于打擊官員腐敗和贈送豪華禮品的行動——這沖擊了名貴手表的銷售——以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是,可能還存在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
 
  金價下跌背后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需求減弱,這正是中國經濟承壓的一個征兆。這可能讓中國市場上的珠寶商面臨日益艱難的處境,即便如今的生產成本比5年前略低。
 
  行業機構*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的數據顯示,在截至6月的3個月內,*黃金需求下降了12%,降至914.9噸的六年新低。這主要是關鍵市場印度和中國需求疲弱的結果。至于印度,這跟季節性因素相關,比如被認為適合結婚的日子很少;但對中國而言,這主要是長期的經濟增長疲軟以及股市動蕩所致。  
 

#1樓
發帖時間:2015-09-09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