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ychscx!#

神人紋玉琮是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典型玉器,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玉琮整體呈現外方內圓的形狀,上寬下窄,中心有上下相通的圓孔,這種形狀被認為是模擬天圓地方,體現了古人對宇宙的認知,中心的柱形孔則象征著貫通天地。
 
有些玉琮會以橫線截成多節,每節均以四琮角為人面部的中心線,以四面凹槽為隔界,雕刻出簡化的神人面紋。也有單節的玉琮,如良渚文化黃玉神人面紋琮,在器身一周刻畫出四組神人面紋。
 
玉琮是古時人們禮地的祭器,《周禮・春官・大伯宗》中就有 “以黃琮禮地” 的記載。神人紋玉琮上的圖案反映了古代人們對神靈的崇拜和對宇宙力量的追求,被認為是巫師通神的法器,承載著人們溝通天地、祈求神靈庇佑的愿望。
 
從良渚文化墓葬出土情況看,玉琮多置于尸體周圍,且玉琮的大小、形制、紋飾精美程度等往往與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密切相關,是權勢和財富的象征,體現了當時社會的階層分化.
 
“琮王” 是已發現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刻紋最精美的一件,現藏于浙江省博物館。高 8.8 厘米,射徑 17.6 厘米,1986 年出土于浙江省反山良渚文化墓地。其表面共裝飾了十六組神人獸面圖案,上下左右對稱,神人頭戴羽毛冠飾,表情威毅,似乎正在用力降服下方的巨形猛獸,被視為史前玉器的巔峰之作.
 
 
 
 
 
 
 
 

#1樓
發帖時間:2025-01-15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