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xuan

  律師:理性對待中獎促銷

  上海聯業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王展告訴記者,消費者在面對商場設置的獎項時,一定要理性。首先,要了解商場設置的獎項到底是什么?獎項內容不應該遮遮掩掩,應該要讓消費者知道。類似小汪所遇到的案例,就涉嫌“消費陷阱”。

  消費者好不容易買到一定量的商品后,又抽中了“一等獎”,結果換來的是“一折珠寶”。 “這些珠寶,有沒有品牌,是真的還是假的?這些都很難說。由于消費者事先不知道獎項,導致可能為了不需要的獎項而消費。在這方面,至少可以認為商場不誠信。同時,商場設置的獎項也有爭議。 ”

  其次,王展律師對記者表示,據他了解,目前所有商場以“汽車”為獎品的抽獎活動,獎品均為汽車的使用權而并不是實車。有的是獎勵半年使用權,有的是一年。

  因為根據廣告法的相關規定,有獎促銷的獎品價值不能超過5000元,而轎車的價值已明顯超過這個數目,一旦真的有這樣的抽獎,工商部門將會立即對之進行查處。類似抽獎都是商家自行制定規定,并沒有公證部門的參與,因此消費者也應該多一個心眼。

  王展律師還給記者舉了一個他自己碰到的一個例子:“一家餐廳新開張,發放免費券,上面寫著15款點心免費任選。我和幾個朋友就拿著免費券去就餐,結果餐廳服務員卻說,只能選擇15款中的1款作為免費商品。但是,這在免費券上并沒有明確寫明。而碰到這種事,消費者往往不會去和餐廳較真。 ”王律師提醒市民,遇到“有獎促銷”或是“免費午餐”,消費者應該多留個心眼,避免被商家牽著鼻子走。

  消保委:警惕三種促銷陷阱

  上海市消保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市民消費要注意“中獎促銷”。目前消費者比較容易陷入三種“中獎促銷”的陷阱。一是只看中獎級別,不看抽獎規則。消費者如果不了解具體規則,只看獎級和獎品,中獎后很容易引發糾紛。二是消費者總以為“獎品白拿”,這是不理智消費。有些獎品對于消費者來說并無實際用處,如果一味追求中獎,反而會為此多花錢,甚至買些不實用的商品。三是以為獎品都是免費的。

  事實上,在某些促銷中,商家會對獎品收取一定的稅金或費用,或設置一些連環消費項目,消費者極有可能在消費過程中為還沒拿到手的獎品買了單。

  【案例一】 抽中“一等獎”,獎品卻為“買珠寶打一折”

  小汪是一名在校大學生,近來打算添置一件秋裝。日前他來到莘莊一家大商場內,選購了一件199元的衛衣。 “付款后,店員給了我一張宣傳單,上面寫著‘消費滿10元即可至本樓層珠寶柜臺領取玉石一顆’。”小汪覺得難以置信,出于好奇,他還是來到珠寶柜臺詢問情況。

  小汪告訴記者,這家珠寶商的名字從未聽說過。 “柜員把免費領取的玉石給我看了一下,我覺得就是一顆普通的塑料珠子染上顏色而已。”這時柜員說,如果不領取這顆珠子,可以參加抽獎,同時指指柜臺上一個放滿小卡片的碗,里面都是“謝謝惠顧”的卡片,柜員稱這些都是其他顧客抽完將后的卡片。

  小汪選擇了抽獎,竟然抽到了“一等獎”,當時他激動得耳朵都發燙了。柜員連連夸贊小汪運氣好。“激動之余,我問一等獎的獎品是什么。柜員說,獎品就是在該柜臺購買珠寶可以享受一折優惠,離柜重返無效。”小汪告訴記者,他這才反應過來,所謂的“一等獎”只是珠寶柜臺的促銷手段而已,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其實這個商家也沒做錯什么事,我也沒在這個柜臺上花什么錢,但我作為消費者,心情大起大落的,完*受到商家的控制,總有一種被耍了的感覺。 ”

  就在柜員還在那里鼓吹“一折珠寶”有多么價廉物美的時候,小汪郁悶地表示放棄 “一等獎”,扭頭就離開了這個珠寶柜臺。“好在我對珠寶本來就不感興趣。如果碰上那些喜歡珠寶的,在激動的心情之下發現有‘一折珠寶’可買,不知道又要花掉多少冤枉錢? ”

  【案例二】 百分之百能夠中獎?兌獎方式極為繁瑣

  王先生在商場購物時,喜歡在同類產品間比較下價格,以便買到性價比*高的貨物。 “有時候,功能上相差不大的兩件商品,價格相差也很微小,讓人難以取舍。這個時候,商場的促銷行動就十分吸引人了。 ”

  王先生告訴記者,有一次他到一家商場去購買一箱飲料。一種飲料每箱價格是40元,另一種則是43元。權衡再三,他*后選擇了43元的那箱飲料。“因為這種飲料的包裝上寫著可以抽獎,并且是‘百分之百’能夠中獎。 ”

  只要多花3元錢,就能享受抽獎的樂趣,而且是“*中獎”,何樂而不為?然而,當王先生將這箱飲料拿回家,打開一瓶飲用時,才發現瓶蓋里面的“中獎規則”寫著:必須用瓶蓋里印著的一串驗證碼上網登陸到某一個網址,填寫完相關的信息后方能兌獎,而這些信息竟包括兌獎人的姓名、住址、電話等資料。等好不容易填完了這些資料,能夠兌換的獎品竟然只是某游戲網站的優惠卡。

  “這不是明擺著給游戲網站打廣告拉客戶嗎?我一不上網,二不打游戲,這樣的獎項對我毫無意義。 ”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后選擇了放棄獎品,“有時候‘抽獎’只是一種誘惑而已。吃一塹長一智,今后我盡量不再上當。 ”

  【案例三】 每月有人抽中汽車?商場竟不知活動流程

  楊小姐一直喜歡在自己家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購物,她認為這家超市里的商品經濟實惠。“但不知從何時起,我家旁邊另外一個商場有了抽獎活動,廣告聲勢做得挺大,號稱每個月定期會從消費者中進行抽獎,獎品是一輛轎車。 ”楊小姐告訴記者,這個抽獎活動的宣傳冊就貼在商場的人口,進出商場的消費者都能看到,很有誘惑力。

   “我本來就準備要買車,看宣傳冊上這輛SUV的性能也是不錯的,雖然我知道中獎概率極低,但我不知出于什么心理,還是放棄了原來習慣去購物的那家超市,轉而去這家商場辦了一張卡,填寫了自己的住址電話等信息,成了這家商場的會員。 ”

  楊小姐告訴記者,這家商場的活動宣傳冊上寫著,只要成為商場會員,每月都能參加抽獎。 “每個月抽獎后,宣傳展板上會貼出上個月中獎者的照片。自從我成了商場會員后,每個月抽獎結果公布的那幾天我都留意宣傳展板,但我從來沒有被抽中過,我的親朋好友、包括他們的朋友也沒有抽中的。

  這就很容易讓人懷疑了,商場周圍就那么幾個小區,經常去購物、可能會辦卡的也都是這幾個小區的居民,如果有人抽中汽車,一傳十十傳百的,肯定早就傳遍了。”楊小姐告訴記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對自己能中獎越來越不抱希望,同時越來越覺得這個抽獎活動“不靠譜”:“雖然貼著照片,但誰知道這個人是真的中獎了,還是商場找的‘托’呢? ”

  前幾天,楊小姐找到商場服務員,要求了解抽獎活動的詳細流程。不料,商場人員告訴她這個是總公司活動,他們分店不清楚,只負責收取會員資料。 “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應該在宣傳冊上明確寫明,不然就有蒙騙消費者的嫌疑。 ”楊小姐說。


 

#1樓
發帖時間:2011-10-15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