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xuan

飾品的材質
泰銀與藏銀
   泰銀:一般足銀,即99%的銀含量,也有些泰國工藝把925銀硫化成“古銀效果”的也稱做“泰銀”。
    藏銀:一般不含銀成份,是白銅的雅稱,傳統上的藏銀為百分之三十銀加上百分之七十的銅,因為含銀量還是太低,所以現在市場上已經見不到了,以完*白銅替代。

什么是鋯石?
   鋯石是一種性質特殊的寶石。公元六世紀,鋯石逐漸流行開來,當時意大利藝術家在首飾設計中使用了這種寶石。中世紀時期,人們相信鋯石蘊含著治療的力量,能保護佩戴者免受病痛之苦 能夠消除失眠癥。鋯石的折光率很高,近于2,色散又很強烈,其折光的感覺像極了鉆石,所以通常被有意或者無意的用作鉆石的仿制品。

什么是水晶?
    水晶是狹義寶石中的一類,是一種很古老的寶石。其化學成分為二氧化硅。這是石英族礦物中透明如水的結晶體(雖結晶而不透明者,只能稱石英晶體)。若因含有雜質而形成紫色、茶色或黑色時,則分別稱其為紫晶、茶晶和墨晶;內部含有針狀或纖維狀礦物包裹體的特殊品種叫“發晶”。水晶晶面呈玻璃光澤,其貝殼狀斷口則油脂光澤;硬度為7,比重2.66,并具有壓申性和光學性質。水晶用途很廣,在珠寶中主要用作手鏈和項鏈珠,也做一些小掛件和擺件,水晶主要產于巴西、烏拉圭,中國主要產地是海南省的羊角嶺和江蘇省的東海。
    天然水晶清澈透明,常含星點狀、云霧狀或絮狀展布的氣液包體,并常可見到微裂紋。人工合成水晶毫無裂紋,卻常有小氣泡。此外,用手掂量可感到合成水晶比重大于天然水晶。和玻璃比,水晶色白而多明亮耀眼,玻璃白中微泛青色、黃色且感明亮不足;水晶硬度為7,玻璃為5.5,可用水晶劃玻璃,天然水晶常含有綿紋等不均勻,不完美現象,而玻璃因人工焙煉,常均一而無綿紋,并有微小氣泡,用舌舐水晶有涼感,玻璃有溫感。

什么叫瑪瑙?
    瑪瑙是指具有紋帶構造的玉髓,它是一種膠狀礦物,其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硬度為6.5-7,比重2.65,斷口呈貝殼狀,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澤。瑪瑙質純者皆應為白色,因含有有色離子或其它雜質,才會出現灰、紅、藍等色。天然紅瑪瑙經過“燒紅”,熱處理可使淺紅瑪瑙變為鮮紅。也可將優質白瑪瑙染成各種顏色。瑪瑙市場上常做成手鐲,也做一些小掛件和擺件。瑪瑙主要產出巴西,我國瑪瑙主要產地在遼寧的阜新市。

什么是18KGP?
    內材料為合金、銅,表面電鍍了18K白金的首飾品就是18KGP。

什么是芙蓉石?  

   芙蓉石是一種粉紅色半透明至透明的石英塊體,也稱“薔薇石英”,其化學成分主要為二氧化硅,除呈粉紅色外,也有深粉紅色者。硬度為7,比重2.65左右,斷口貝殼狀,呈油脂光澤。主要用作項鏈、手鏈,有時也做一些小型掛件或雞心和耳墜等飾物,芙蓉石主要產出巴西,中國主要產地在新疆、云南等地。

什么是東陵石?
   東陵石在地質學中稱鉻云母石英巖,硬度為7,比重2.65,性脆,半透明,斷口參差狀,按其顏色可分綠色東陵石、藍色東陵石和紅色東陵石。東陵石主要產出印度,又稱印度玉。常用作項鏈珠和手鏈珠,小掛件飾品,也有作擺件。   

什么是貓眼石?
    寶石學所謂的“貓眼石”是專指具有貓眼效應的金綠寶石而言,而其他任何具有貓眼效應的寶石礦物都不能籠統地直稱為“貓眼石”,而必須在其名稱前面冠以礦物名稱,如“祖母綠貓眼”或“石英貓眼”等。
    金綠寶石的化學組成為鈹鋁酸鹽,晶體呈柱狀或板狀,可有棕黃色、綠黃色等幾個品種;呈玻璃光澤,硬度8.5,比重4.73;貝殼狀斷口,條痕白色。當它的內部具有密集定向排列的纖維狀和針狀礦物包裹體或管狀孔洞時,就會由于光線的反射而產生一條像貓眼瞳孔一般的光亮帶,這就是貓眼效應。當轉動寶石時這條光亮帶會在寶石表面移動,故又稱為“游彩”,這是貓眼石*重要的特征。貓眼石常作為戒面,*好的貓眼石產自東方的斯里蘭卡。

#1樓
發帖時間:2009-09-27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