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yfc

        1991年,俏色瑪瑙擺件“無量壽佛”在一次展銷會上以18000美金售出,從而使多年來處于低迷的瑪瑙市場聲名大噪。時至今日的各場拍賣會中,幾乎無處不見瑪瑙的蹤影,從佩飾到鼻煙壺;從陳設擺件到實用器皿,甚至念珠、山子、巧雕雜玩等,盡管價格不菲,比如中鼎元所藏的醬斑瑪瑙“醬肘子”,卻依然引來無數藏家追捧,其中緣由概因其色彩華貴、天生麗質,又蘊藏了數千年的人文之美,楚楚含情,令人心醉。 

        大唐慈恩法師撰寫《妙法蓮華經》有“遏斯摩加波”之語,許多人知其為“瑪瑙”之意,但因它罕見單純的色調難辨為石屬還是玉屬。三國魏張揖撰《廣雅》主張“次玉”之說,稍后的王嘉著《拾遺記》中認為它是“石類也”,明人曹昭《格古要論》里又說它“非石非玉”。這種爭論在中國持續了千年之久,直到明朝以后,同意它是玉器原料的逐漸占了上風,從玉的“瑪瑙”一詞才算是塵埃落定。我國先民至遲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將它磨制成管、珠等隨身佩掛的飾物,它同松石、水晶一樣被視為*古老的玉石之一。唐朝皇族喜愛尤甚,西安何家村出土的一件獸首瑪瑙杯,神態安詳典雅,晶瑩瑰麗,堪為此期玉雕代表。《唐書·德宗紀》還稱“倭國(日本)獻瑪瑙,大如王斗器”,可見當時的瑪瑙器物已是集中外之大成。元代皇家專設瑪瑙玉局,明清兩代存世至今的瑪瑙珍品更是屢見不鮮了。 

        此外,古人常根據瑪瑙花紋及顏色,給予具體的名稱。因此其名稱雜而且多,如“錦紅瑪瑙”、“竹葉瑪瑙”、“曲蟮瑪瑙”、“醬斑瑪瑙”、“夾胎瑪瑙”、“纏絲瑪瑙”、“柏枝瑪瑙”等等,不一而足,望其名而知其紋和色。中鼎元所藏的“醬肘子”便屬于其中極為珍貴的“醬斑瑪瑙”。 

        所謂“醬肘子”,顧名思義便是此瑪瑙從外觀上看極其近似食物中的“醬肘子”,因其形似神似,故屬于“肉形石”的鑒賞范圍。類似的瑪瑙藏品在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里還有一件,被稱為“東坡肉”。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受展廳面積所限,通常每三個月會換一次展品,即便這樣,要把這里所藏六十余萬件稀世文物逐個兒在世人面前亮個相,至少需要三十年時間。盡管這里展出的文物是常換常新,但是有三件寶物始終沒有換過。這就是翠玉白菜、東坡肉和毛公鼎。所謂“東坡肉”是一塊清代的肉形石,風礪瑪瑙,色峰紋理*是天然形成的, “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初次看到它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把它當成硬梆梆的石頭,因為怎么看它都像是一塊連皮帶肉、肥瘦相間的東坡肉。“醬肘子”也是一樣,甚至更勝之。 

        展出“醬肘子”的中鼎元官園店在市場中的位置并不起眼,尋找起來也不是很方便,但凡是見過“醬肘子”的人幾乎都是驚喜而歸。據店主介紹,不少人私底下詢問這塊瑪瑙石的價格,有人甚至直接出高價要求購買,其中不乏一些有雅趣的知名人士,但皆遭店主婉拒,只稱一切皆是緣分。 

        說來也是,鑒賞瑪瑙大約分為色、紋、光、包裹物四個層面,其中又以鑒賞色與紋為*雅。以色為例,根據瑪瑙主體色調通常可分為紅瑪瑙、藍瑪瑙、紫瑪瑙、綠瑪瑙、黃瑪瑙、膽青(鬼頭青)瑪瑙、白瑪瑙等品種,其中天然藍瑪瑙、紫瑪瑙、綠瑪瑙很少見,市場上所見基本均為染色品,而在這其中按照中國傳統尤以紅瑪瑙為尊。再說紋,無論紅白相間的“纏絲瑪瑙”,還是黑白相間的“合子瑪瑙”,都沒有形神兼備的“風景瑪瑙”來得珍貴。而瑪瑙“醬肘子”卻兼俱色、紋鑒賞的*高境界,難怪有關專家會說:“天下瑪瑙,只有該物可與珍藏于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館的‘東坡肉’媲美”。

#1樓
發帖時間:2010-12-03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