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不起的和田玉——仿和田玉子料浮出水面
仿和田玉子料浮出水面
和田玉子料以其光潔柔美的色澤、堅韌細膩的質地,深得人們的喜愛,一直是收藏市場中的”績優股”.但隨著和田玉子料價格的飛漲,子料仿制品越來越多,仿制技術也越來越高超,深深地傷害了和田玉在人們心中完美的形象.目前,一種極具欺騙性的造假和田玉子料在新疆浮出水面,China Gems特別邀請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新疆和田質監局的專家為你披露仿品的真相。
本文摘自《中國寶石》2011年9、10月合刊
編?:孫曉輝、孔悅 文:唐萌萌、張勇、買托乎提•阿不都瓦衣提、熱依漢古麗•阿卜杜許庫爾、馮曉燕 圖片:東方IC
仿和田玉子料現身和田
2010年年初,新疆和田玉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可疑的和田玉子料原料,此類原料形態自然、塊度較大(一般在5公斤以上),通體紅色,表面還可見到呈點狀分布 的黑色,有時黑色具有分層條帶現象。有的還能看到裂隙、凹坑、毛孔等與和田玉子料表面類似的特征。
新疆和田玉質監局收集了一部分樣品,熱合曼局長*時間連線了國檢中心研究部,希望對此類和田玉原料進行研究。

內部夾雜混凝土塊的和田玉仿制品

內部夾雜鐵塊的和田玉仿制品

表面可見人工打磨痕跡的和田玉仿制品
仿和田玉子料身份曝光
國檢中心研究部拿到樣品后,從寶石學常規測試和紅外光譜測試方面進行了專業詳細地研究,僅用兩招就讓仿和田玉子料現了原形。
*招:寶石學常規測試
通過鑒定專家詳細的寶石學性質研究,揭示了仿制品的常見寶石學及光譜學特征,根據這些特征,能夠準確鑒定樣品為仿制品。
皮色:仿制品表央所染顏色比較均勻,顏色沒有較大的起伏變化。裂隙處顏色與附近顏色深度基本一致,這與天然子料正好相反。有些仿制品表面可見染色時留下的痕跡。
硬度:此種玉石仿制品的硬度較低,莫氏硬度在2.5左右,小刀可劃動。
密度:仿制品的總體密度低于和田玉的密度。內部加有鐵塊的仿制品密度相對較大;內部加混凝土、石塊的仿制品的密度相對較低。仿制品的密度雖然低于和田玉,但是由于塊度較大,一般難以用密度加以區分。
裂隙:裂隙一般較少,且裂隙極少向深部延伸。
表面細微特征:為了模仿天然和田玉子料的“毛孔”,仿制品表面具有較大的凹坑,仿制品凹坑內的光澤與表面的光澤差異較大。這些凹坑的出現沒有普遍性,只在局部出現。有些仿制品表面凹凸不平的現象很明顯,可以觀察到人工打磨的痕跡。
其它簡易鑒定特征:
1、有些仿子料內部加有鐵塊,如果用磁鐵靠近仿制品表面,有獎磁鐵可被吸引;
2、由塑料內部包裹混凝土、石塊等物質加工而成的仿制品,由于中間混凝土石塊大小不一,嚴密性差,敲擊仿制品的表面,發出的聲音不一致。
第二招:紅外光譜測試
用Nicolet 6700型號的傅立葉紅外光譜對樣品進行了溴化鉀壓片測試,測試結果顯示,該仿制品與和田玉的紅外光譜吸收峰有很大的差異。在實驗室條件下,通過紅外光譜鑒定仿制品十分容易。
貼心提示:
此類和田玉子料仿制品多見于原料市場,近來仿制品的數量不斷增多,制作方法也十分多樣化。專家的鑒定人員需從樣品的皮色、硬度、密度、裂隙、表面的細微特征等方面進行細致觀察和判斷。
專家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和田玉的時候,如有可能性,可隨身帶一塊磁鐵,用磁鐵做磁性實驗,如果能被磁鐵吸引,就能斷定不是和田玉。當然,*重要的一點還是要求商家出示權威鑒定機構簽發的鑒定證書,仔細觀察對比,等確認無誤后再進行購買。
#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