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xuan

  生產技術和工藝的落后,是我國珠寶首飾業的一大“硬傷”。據中國寶玉石協會副秘書長王云峰介紹,我國是人工養殖珍珠大國,但由于加工技術和產品質量普遍偏低,近幾年,每年珍珠出口額只有5000萬美元--6000萬美元;而日本年產珍珠雖然只有10噸--20噸,但由于質量好,特別是加工水平高,每年出口額達10億美元。

  廣東省寶玉石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成大均教授介紹說,當前,我國珠寶首飾業尚處于由粗放型轉向集約型的階段,即由側重數量、產量、銷售額的增長,轉向以推進技術進步、更新花色品種、提高產品質量、鞏固和發展市場的階段。據不完*統計,我國黃金首飾占珠寶首飾貿易量的60%以上,而黃金在我國一直屬于專控產品,幾十年建立起來的統產、統收、統銷、統管體制一直沒有改變,并且這種體制與金融掛鉤,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黃金產、供、銷體制,包括從黃金礦山的開發到市場價格的指令性和保護性。這種受限制的、不開放的產、供、銷體制,使得有限的資源與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脫節,造成資源、人力、資產的浪費。

1997年,在加拿大召開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和部長會議上,確定了提前實施貿易投資自由化的15個部門,其中包括珠寶首飾行業在內的9個部門被列入快車道。

毋庸置疑,對于我國而言,珠寶首飾業貿易自由化困難很大。我國珠寶首飾業和國際珠寶首飾業相比,首先存在經濟模式上的巨大差別,其次在生產技術、經營管理、市場運作、人才保障、行業管理等方面也有差距。

這意味著我國珠寶首飾業要面向APEC其他成員國開放,這無異于是加入WTO前的一次熱身,只不過加入WTO后口子開得更大,競爭更為激烈。因此,加入WTO后,我國珠寶首飾業所要面臨的問題,已經在APEC提前實現貿易自由化的過程中“浮出水面”。

因此,當前我國的珠寶首飾市場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市場大,而老百姓擁有的珠寶首飾數量少;民營成分多,市場分散,盲目生產;優質的寶石資源缺乏,品種不齊*,紅藍寶石、祖母綠、金綠寶石等優質品依賴進口;金、銀、珠寶關稅高,走私活躍;廠家和消費者品牌意識低;售后服務差,信譽低,難攬回頭客;加工質量低,粗制濫造,以假亂真,以次充好,消費者想買而不敢買等。

  “雙刃劍”,哪面更鋒利?

為了促進國外高檔寶石原料進口,以進養出,建議把進口高檔寶石原料的關稅率降到3%(未加工的為0%,已加工未鑲嵌的為3%),增值稅由17%降至7%(同于泰國),消費稅由10%降至3%(同于印度)。進口原料時,增值稅、消費稅的繳納應向后推移,到產品加工銷售時再征收。

如,貴金屬飾品,深圳、番禺現已與香港合作,形成了生產加工基地,生產已達較高水平;上海的老鳳祥首飾公司和浙江日月集團首飾公司都已具備較高的生產水平,應進一步提高生產技術水平,擴大內外銷;人工養殖珍珠,在提高質量和加工水平的前提下,擴大國內銷售和出口也大有前途。其三,創建自己的*產品。各珠寶首飾生產企業要把推行*戰略放在重要位置,創建自己的*產品,只有這樣才能擴大自己在國內外市場的商品份額。

  “雙刃劍”哪面更鋒利,相當程度上取決于我們能否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應對之策。王云峰說,我國珠寶首飾業入世對策,以下幾點必不可少:其一,實施科技興寶,大力推進科技進步,更新生產設備,提高職工生產技術水平,更新產品款式和花色品種。在具體做法上可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對外合作的力度,發展“三資”企業,引進先進國家和地區的資金及先進技術設備,發展我國的珠寶首飾業;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合作,攻克珠寶首飾業的技術難關,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與先進國家和地區對口交流、學習等。其二,發揮我國在珠寶首飾加工方面自身的優勢,擴大拳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

其四,內外結合,以內促外。中國是*上*大的珠寶首飾消費市場,近年來,國外和港臺地區的廠商和商品已涌進內地,隨著入世,還要進一步擴大開放國內市場。因此,我們要千方百計搞好生產,擴大內需,提高市場競爭力?以擴大內銷,進而逐步增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其五,降低關稅率。

  總之,面對經濟*化的格局,只有苦練內功,找準自身位子,并增強自我調控的能力,才能趨利避害。對于中國珠寶首飾業而言,入世這把“雙刃劍”到底哪面更鋒利,還要等時間給我們答案。

 入世后,“風雨”更猛烈

1991年到1998年,我國珠寶首飾銷售額從240億元猛增至762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25%。1999年,我國鉆石首飾消費7.7億美元,同比增長13%,由*排名第13位升至第8位。其次是黨的十五大以后,我國改革開放新高潮帶來的大好時機,為珠寶首飾業大膽實施體制改革、打破行業限制提供了條件,使中小企業能夠逐漸擺脫舊體制對企業發展的制約。

珠寶首飾業提前實現貿易自由化還導致關稅削減、非關稅壁壘打破,勢必使“幼稚”的國內企業與國際同行業直接接軌,一方面會使一部分企業因不能適應而被沖垮,另一方面也會使一部分企業迅速成長壯大。此外,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和先進管理經營理念進入國內市場,有助于解決我國珠寶首飾業存在的原料供應不足、生產技術落后、大量走私以及服務不配套、質量難保證等諸多問題,同時毫不留情地將自身條件不過硬的國內企業淘汰出局。

  中國珠寶首飾業在面臨自身諸多問題的同時還要“帶傷上陣”,直面提前實現貿易自由化帶來的沖擊。而這些導致沖擊的因素如不能得到重視并及時加以補救,入世所帶來“風雨”的猛烈程度只會更甚。中寶戴夢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仲會指出,珠寶首飾業提前實現貿易自由化必然涉及我國的黃金管理體制。黃金管理體制必須進行調整,因為這種封閉的局面會使國內企業缺乏在國際市場競爭的經驗和技巧,導致其經營每況愈下,*終積重難返。


因此,珠寶首飾行業應充分利用多年來國家在這一行業所積累的物質基礎和低廉的勞動力基礎,以及國家對企業投資上的支持、政策上的鼓勵、稅收的優惠,在貿易自由化的產品范圍、*終稅率、非關稅壁壘削減等方面*后落實之前,有重點地扶持發展一批企業,爭取時間,增強抗沖擊能力。

  貿易自由化對我國的黃金計劃運行的管理體制、我國珠寶首飾行業稅收政策、我國珠寶首飾市場的沖擊是顯見的,但我們也不必妄自菲薄,應該認識到,我國珠寶首飾業發展的前景是廣闊的。首先是國內巨大的市場支持。
 

#1樓
發帖時間:2010-09-01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