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登錄注冊 發新帖 |
jinliufu
|
交叉支付的商業新生態 我們發現,這個傳統的電視產業打造的一款產品居然卷入了這么多的利益相關者,而這也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利益。更有意思的是,對于有的利益相關者,我們根本分不清其到底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 你可以說觀眾是消費者,他們收看節目,廣告商支付費用,他們支付短信費用來投票或獲取信息。但觀眾又何嘗不在生產?兩檔節目中,無數的粉絲投入到追星中,他們的追星行為本身已經成為節目的一部分,比賽現場、新聞報道哪里不是粉絲的身影?觀眾們也因此被感染。粉絲們甚至在百度貼吧,各大論壇上貼出了收集整理的偶像資料、對偶像的感受,而這一切又被其他觀眾所消費。而另外,即使在傳統的電視產業中,觀眾們的眼球本來也是被賣給了廣告商。 你可以說選秀者和相親者是消費者,他們上節目沒有支付任何的費用,相當于免費使用了電視媒體平臺。但他們又何嘗不是生產者?這些未經雕琢的“選手”在短時間內創造的影響力讓人驚訝,兩檔節目捧紅了無數的“草根明星”!正是他們牢牢的鎖定了鐵桿觀眾,甚至讓觀眾成為“粉絲”,有的選手更由此踏入演藝界,成為電視臺(下屬經紀公司)的長期資源。 你可以說購買廣告的產品商是消費者,他們支付了冠名費和廣告費。但他們又何嘗不是生產者?以冠名快樂女生的蒙牛為例,其在前期為活動投入了大量的宣傳費用,不僅印刷了上億張海報,還在自己的產品上對于選秀活動進行了宣傳,甚至還為活動在其他媒體上的宣傳買單,更不用說還支持了選手的路演等活動。 也許,在這樣一個商業生態中,只有電視臺才是真正單純的生產者。 10月25日,國家廣電總局祭出了“限娛令”,明確規定各衛視每周的娛樂節目不能超過2檔,每年的選秀節目不得超過10個。至此,無數火爆的相親節目和選秀節目受到沖擊,*國廣電系統唏噓不已。 娛樂節目需要“限”,就意味著其發展勢頭無法控制,需要通過行政手段來直接干預。事實上,相親節目和選秀節目在各大電視臺漫天飛舞的現狀已經無需多言。那么,這類節目為什么會這樣“火”呢?也許,我們可以從商業模式的角度談談這個問題。 我們以時下比較火爆的兩個節目——江蘇電視臺的相親節目“非誠勿擾”和湖南電視臺的“快樂女(男)聲”為例,來分析其商業模式。 兩個節目的操作模式相似,都是利用電視臺的媒體平臺,進行一個熱點的主題策劃(如選秀或相親),吸引觀眾投入活動本身(參加選秀或相親),并將觀眾參與的過程進行對外傳播。其盈利渠道主要有四個:*,提高了電視臺的收視率,為增加了其廣告的售價;第二,可以通過手機增值服務獲取利益(如為選秀者投票,查閱相親者信息);第三,可以通過節目平臺推廣電視臺的其他節目;第四,可以對節目捧紅的“草根明星”進行后續經營。這一過程中,兩大電視臺妙手空空,獲利豐厚。據有關機構數據統計:2006年快樂女聲和2007年快樂男聲分別為江蘇衛視帶來了3億8千萬和3億9千萬的收益(之后受廣電系統管控,收益收到影響);2010年,“非誠勿擾”為江蘇衛視貢獻了10億元的收益。
#1樓
|
|
發帖時間:2011-12-07 |
查看數:
|
回復數: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