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

        隨著中秋臨近,新一輪婚嫁和旅游高峰又將來臨,有珠寶消費需求的消費者非常關心在商場或者旅游景點等地購買的珠寶質量是否有保障。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四個案例,想要買珠寶的朋友可以吸取經驗。

 

 
        案例1、從旅游景點買:萬元藍寶石只值2000元
 
       某消費者前幾日在泰國購買了價值幾萬元的藍寶石,在經過砍價之后以1.4萬元成交,本來其還為“便宜買到貴重寶石”而開心,但經廣東省珠寶玉石及貴金屬檢測中心檢測發現該產品是經過擴散處理的藍寶石,市場價只有2000元時,該消費者懊悔不已。
 
        一消費者日前在新加坡以高價購買了一款培育祖母綠商品,回國后送到廣東省珠寶玉石及貴金屬檢測中心檢測后才發現,這是一種合成祖母綠。而這個商品在新加坡是有GIA的珠寶玉石鑒定證書的。“銷售人員當時介紹說,所謂培育祖母綠就是切割了的天然祖母綠。其實,這種珠寶根本不是天然的。“檢測人員告訴記者。
 
       案例2、 從行家手里買:石榴石冒充翡翠
 
       *近,廣州一消費者花4600元從行家手里買了一個“翡翠吊墜”。然而,經送廣東省珠寶玉石及貴金屬檢測中心檢測后發現,這個吊墜根本不是翡翠,而是石榴石。“這樣的石榴石消費者根本看不出,就連不少業內人士也不是一眼就能分辨的。同樣的東西,石榴石的價格只值1000元。”廣東省珠寶玉石及貴金屬檢測中心副主任郭清宏告訴記者。     
 
        案例3、在商場買:白銀當作白金賣
 
        *近,廣州一位消費者在某商場購買了一枚戒指,銷售人員告訴他是白金加石榴石做的,然而這位消費者將戒指送檢后發現是白銀做的。檢測人員告訴記者,這枚戒指的證書上已經寫明是S925,指的就是白銀。不過,很多消費者不懂相關的知識,也沒有及時查詢,只是聽憑銷售人員的介紹,盲目購買,這樣也會造成損失。
    
        案例4、在城中村買:3萬元玉床墊 只值2000元
 
        李某幾天前在廣州的某城中村購買了一套玉床墊,在和老板討價還價之后,*終以3萬元成交。當時李某以為自己沒有上當,但是后來還是有些不放心,將玉床墊送檢后發現只值2000元。
 
       提醒:專家表示,購買珠寶應該去正規渠道,這樣即使出了問題,也容易追討。在錯誤的渠道怎么能買到有保障的商品?另外不能盲目相信國外的珠寶產品,要消除從眾、攀比心理,擦亮眼睛,在充分了解之后再購買。
 
       總而言之,由于消費者對珠寶產品的真假辨別能力不高,才會很容易就上當受騙。購買珠寶時切記不要貪小便宜吃大虧,一定要前往正規的專柜購買,因為正規商家基本不會誤導消費者。在購買珠寶時,一方面要讓商家提供產品的鑒定證書,另一方面要仔細核對證書和實際產品的參數是否一致,在購買前要認真聆聽商家的介紹,從而分辨清楚是否存在欺詐行為。
 

#1樓
發帖時間:2014-08-22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