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登錄注冊 發新帖 |
pp
|
如今的玉器市場魚龍混雜,假貨太多,消費者一不留神就會買到經過處理的玉石。玉器造假工藝繁雜,手段高超,環節連貫,真可謂“步步驚心”。下面就跟大家揭秘假玉器古董常見的三種制作模式。 ![]() 1、劣質品。劣質仿品充斥市場,已經成為*國的通玻各地文物市場地攤充斥了各種劣質低級仿品,如仿良渚玉琮玉璧、龍山玉龍、商代玉燕、春秋玉玨、漢代劍飾玉璧之類,這類低級仿品雖然價錢賤,一般只賣幾十元到百把元,但面廣量大,容易誤導愛好者,故而遺禍不淺。筆者的一位忘年交已經年過七旬,本來玩了十幾年新玉,也有幾件好子料,可是去年忽發奇想,要留幾件古玉給兒孫,就變賣了部分新玉湊了萬把塊錢陸續購入了20多件“高古器”。今年在市場上碰見筆者,他拿出隨身佩帶的“良渚玉玨”請我看,他說對這件東西是愛不釋手,經過一年的盤玩,“血沁”在變化呢!可憐那點紅色只是人工熗色,玨背上的電鉆孔卻極開門的。
2、臆造品。臆造品的危害也不小,現在市場上林林總總的臆造品令人瞠目結舌。所謂臆造就是憑空捏造,可是別有用心者巧舌如簧,文飾之技能足以移情。筆者曾在一個著名玉器論壇看到一套雕工繁復的“玉牌”,有8、9塊的樣子,竟然還有人“研究”出其中深含《周易》的玄機!這套東西分明是蹩腳俄料作品,刻工也是典型的河南工。另在江南某文物市場碰到一個河南小販,這位老兄拿出一面玉鏡,樣式為漢代青銅鏡,他拉住我夸我是行家,說是剛出土的漢朝玉鏡,能照得出人影來,賣給識貨的,只要2塊!明代的玉鏡我見過幾面,似乎都是冥器,與當時崇尚道教不無關系,可漢朝的玉鏡是聞所未聞啊,更何況還是面青海料的“漢朝玉鏡”。
3、仿古品。*具有誘惑力的作偽方法莫過于以高檔玉料仿古。按照圖譜,以高檔和田玉甚至子料仿古,連刀法都一一模仿,我們一般稱之為“高仿”。大規模地進行玉器“高仿”,好象是近十來年的事。由于高檔玉料密度緊、油性好,經過人工刻意盤玩,容易出現包漿。如果再精心做過沁色,那是很可能叫行家走眼的。蘇州、徐州、蚌埠和湖州的高仿就很出名。年底前上海有一個中型拍賣會,筆者瀏覽了玉器拍品,十有七八為新貨,但料子好,多為和田子料,工也佳,拍賣底價定得巧:不高不低,都在四五千元左右。但拍賣公司為拍品定的時期為“清”,因此可以看作是此類高仿品。
總而言之,通常玉器的造假分三類:一是材料假,根本就不是玉的材料。二是雕工造假,這里又分“老玉新工”、“新玉新工”和“假玉新工”。第三就是顏色作假了,這當然就是目前*常見和*“實用”的,因為所謂“一白遮百丑”哇,美人兒都是如此,何況“美玉”呢?當然,這個“白”不僅僅光指“玉石”的白顏色,需要什么年代的,咱就能往上邊招呼什么色兒。所以玉器造假的,往往是造“三代古玉”的假居多,因為此類玩意兒的真品幾乎都是出土的,傳世品極少見,所以只要能“證明”是出土的就好蒙人唄。
#1樓
|
|
發帖時間:2014-09-03 |
查看數:
|
回復數: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