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再華美,若得需旁人佩戴,那只是束縛。主石再碩大,若僅限于某種風格,那只是框架。作品再精彩,若靜置于珠寶盒里,那只是藏品。香奈兒女士人生*場*珠寶系列「1932 Bijoux de Diamants」從設計、寶石安排,甚至到展演方式…完全打破所有珠寶領域傳統思維,從*純粹的女性思維出發。
![]()
一場史詩級*珠寶展的誕生
面對全球性經濟危機,將近90% 比例人們多半會打保守牌,不再隨心所欲消費、開創新事業計劃也會趨于暫做停擺。但往往在這樣受困的大環境中,總會有一位在當時被視為「異想天開」的奇人破繭而出,*終也真的成為了蝶,舞出繽紛姿態,而這些人總有一股無所畏懼的勇敢性格,以及冷靜洞悉世事的敏銳眼光。正如香奈兒女士....
![]()
先讓我們回溯到1929年-1933年間.... 當時正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為嚴重的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對已開發**和開發中**都帶來了毀滅性沖擊,甚至在1929年時席卷起一股華爾街股災,成為二十世紀持續時間*長、影響*廣、強度**的經濟衰退。1932年,倫敦鉆石工會為提振市場,邀請當時設計備受仕女喜愛的香奈兒女士揭開人生**場珠寶展演1932 Bijoux de Diamants,也為傳統珠寶領域開創一條嶄新道路。
![]()
珠寶 就該戴在「人」身上
當時的珠寶領域是這般氛圍.....
舉凡聚集在芳登廣場所有珠寶商,無不以頸部展示臺來陳列*飾,就連別針、手鐲、耳環....也都靜置于珠寶盒中,面對珠寶作品比較是從「收藏品」的角度來看待。但1932年11月7日這天,當香奈兒女士發表了人生**次*珠寶系列「1932 Bijoux de Diamants」,她以**的方式向眾人揭示一系列創作,選擇在她位于巴黎29 Faubourg Saint- Honoré 的私人宅邸展出,并以各有不同妝發造型的蠟像模特兒,展現作品真實配戴在女性身上的模樣。
這些與真人同高的人臺,在巴洛克風格鏡臺和水晶燈、挑高的窗戶,以及精致屏風圍繞之下,就像佩戴著珠寶的貴族名媛們般,優雅穿梭于燈光與玻璃所折射出的光影間,而鉆石所投射出的絢爛火光,仿佛讓人們在蕭條中看見希望。Le Tout-Paris甚至在報導中形容:「這場珠寶展是『一場奢華與優雅的慶典』,這位女性既不是珠寶商也不是鉆石專家,卻成就了***珠寶」。
即使在*壞的時代 也能活出璀璨
面對1920年代經濟大蕭條,翰·戴維森·洛克斐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這位歷史上成為**位億萬富豪與全球*富的美國實業家這么說道:「這些日子里人們垂頭喪氣。在我有生的93年中,衰退來來去去。好日子*終總是會到來的...」。而香奈兒女士也有著如此意念,堅信唯有秉持著美好盼望,才能在荊棘中華麗綻放。于是她選擇了璀璨鉆石,作為「1932 Bijoux de Diamants」*珠寶系列的*要主角。她如此形容:「我選擇鉆石,是因為它以*小體積,卻展現了**價值」。
![]()
而設計也全然以女性觀點為主軸方向,能徹底自由駕馭才是**核心宗旨。于是,香奈兒女士以白金座臺鑲嵌了高達六百顆鉆石,打造出一款無扣頭六尾彗星項鏈,這種前開式無扣頭頸鏈,利用多段關節連接而成的設計,為傳統珠寶工藝開啟了全新視野。除此之外,采用了采用近乎無爪密釘的精致鑲工來打造各式作品,不但讓每顆鉆石彼此有了空間,使得火光不被鑲座遮掩,更為各個銜接處爭取到了靈活律動,于是寶石們便能完全緊密符合身體曲線,不只奢華高雅,穿戴起來更是格外舒適。
![]()
![]()
![]()
![]()
而當時所出現舉凡彗星(Comète)、羽毛(Plume)、緞帶(Ruban)、噴泉(Fountain)、太陽(Soleil ),流蘇(Frange),或是對比(Contrastes) 等這些元素,時至今日依舊以各種姿態,透過符合時代感的演繹方式以及不同工藝技術,重新詮釋于香奈兒各個系列作品中。
「1932 Bijoux de Diamants」*珠寶系列讓我們深刻體悟,即使在*壞的時代,只要堅信著美好愿景,無懼于世俗傳統框架,妳便能為自己的人生寫下璀璨篇章。
更多珠寶加盟信息請點擊:http://m.wto168.net/ |